實有人從不同角度把電子元器件區分為元件和器件。
有人從制造角度區分
元件:制造時沒改變材料分子結構的電子產品稱為元件。
器件:制造時改變了材料分子結構的產品稱為器件
但是現代電子元器件的制造都涉及到很多物理化學過程,很多電子功能材料是無機 非金屬材料,制造過程中總伴隨晶體結構的變化。
很明顯,這種區分是不科學的。
有人從結構單元角度區分
元件:只有單一結構模式,單一性能特性的產品叫元件。
器件:由有兩種或以上元件組合而成,形成與單個元件性能特性的不一樣的產品稱 為器件。
按這個區分,電阻、電容等屬于元件,但電阻器、電容器的叫法又同“器件”概念 混淆,而且隨著排阻、排容等陣列阻容元件的出現,這種區分方法變得不合理。
有人從對電路響應情況區分
電流通過它能產生頻率幅度變化或改變流向的個體零件叫器件,否則就叫元件。
如三極管、可控硅和集成電路等是器件,而電阻、電容、電感等是元件。
這種區分同國際上通用的主動元件和被動元件分類相似。
實際上很難清晰地對元件和器件進行區分,所以統稱元器件,簡稱元 件就好了!